专题活动

青海省红十字会关于开展向“青海红十字优秀志愿者”孙暄同志学习的通知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6-28

各州市地红十字会、省直各红十字会员单位:

  2010年玉树414地震发生后,青海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一大批有志人道救助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在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引领下,积极投身红十字志愿服务事业,在玉树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在青海人道救助领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光大了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崇高精神。

  作为我省广大红十字志愿者的优秀代表,孙暄同志怀着对青藏高原孤儿教育的无限深情,怀着对玉树灾后重建、为玉树孤儿教育贡献微薄之力的朴素情感和强烈社会责任,不顾63岁的高龄,三年如一日,克服高原缺氧、生活习惯差异、语言沟通障碍等诸多困难,放弃北京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只身一人从首都来到玉树灾区,坚守红十字无私奉献、志愿服务这一精神境界,全身心致力于玉树八一孤儿学校志愿服务和幼儿教育事业,她言传身教、奉献在先、淡泊名利、心系孩子,为玉树孤儿办好事、帮孤儿学校解难事,对灾区孤儿教育事业倾注了无限深情。

  为深入推进我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到红十字志愿服务的行列,激发全省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和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雷锋精神和红十字精神,投身新青海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青海省红十字会党组研究决定授予孙暄同志“青海红十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广大红十字会员、红十字志愿者深入开展向青海红十字优秀志愿者孙暄同志学习的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习孙暄先进事迹,深化红十字志愿服务内涵

   孙暄,女,1949年出生,北京铁路局退休干部。现为青海省红十字会志愿者。自“414”玉树地震发生至今,孙暄连续三年定期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期间,她不顾高寒缺氧和自己年龄较大的困难,放弃在家中照顾鲐背之年的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主动承担学校后勤服务和幼儿教学工作;她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落实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中,以朴实无华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充分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充分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生动诠释了红十字会的宗旨和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对发展我省红十字事业、促进志愿服务工作起到了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

  孙暄同志的志愿服务精神是红十字精神的具体体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就前往北川中学参加志愿服务。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她心系灾区孩子,不顾个人安危及家庭利益,只身一人来到玉树孤儿学校参加志愿服务。她甘于奉献,长期在玉树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教育,合理安排孩子们的膳食营养,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建立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感恩奋进的思想品质。细微处见伟大,平凡处见真情,真诚中见品德,她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志愿服务、体现在深切关爱玉树孤儿的人道善举中。

  孙暄同志的具体行动是雷锋精神的最好传承。她奉献爱心,一心服务学校和孤儿,向校长和学校提建议、出主意,强化学校教育与管理,但多次婉言谢绝媒体采访。她积极动员丈夫一起到玉树开展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帮助失去亲人的孩子们体味“在徘徊孤单的时候变得坚强”的真情实感,用一颗质朴、善良的爱心和火一样的激情生动演绎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树立了典范。她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收获的是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幸福,是内心无限的博爱与感动,这份执着与坚守是她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的最好阐释。孙暄同志的典型事迹充分体现了“同甘共苦,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孙暄同志的典型事迹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在玉树她抛弃家庭安乐,秉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在灾区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回到北京,她抽出时间为年迈的父母尽孝,为丈夫子女尽责,同时,她全身心服务孤儿学校转移到北京、河北就学的孤儿学生,协调关系、化解问题,把自己的家当作孤儿学校在北京的办事处,把自己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完全融入孤儿学校的教育事业,她的感人事迹是对全省红十字系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崇尚志愿服务理念的新发展,也是深化全省红十字文化建设内涵的新内容。

二、以先进事迹为引领,扎实做好人道救助工作

  当前,党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学习雷锋精神的决定,全省红十字系统要大力开展向孙暄同志学习活动。广大红十字会干部和会员、志愿者要以孙暄同志为榜样,秉持人道准则、胸怀博爱之心、播洒仁慈美德、传递友善关怀,在真诚帮助困难群众的红十字事业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要发挥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乐于奉献、服务人民,按照红十字会的宗旨和七项基本原则,把学习先进落实到帮助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的具体行动上,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体现在红十字事业和志愿服务的发展中。

  各单位要把学习孙暄同志先进事迹与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先进为榜样,发挥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发展红十字会员、志愿者队伍,实施“救护关爱生命”工程,建设“红十字博爱家园”,关爱救助贫困家庭大病患者,动员干细胞捐献移植,开展红十字文化研究,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宣传舆论氛围,为实现我省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青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结合学习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红十字工作氛围

  1.各单位要将学习孙暄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当前学习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与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结合起来,广泛进行孙暄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做到相互融合,共同推进,形成服务群众、服务红十字的良好氛围。

  2.各单位要将学习活动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讲文明树新风结合起来。根据当地贫困群众需求,面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群众所急、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应急救助、便民利民的志愿服务活动。

  3.各单位要深入宣传、营造气氛,充分发挥当地媒体的宣传作用,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将宣传孙暄同志的典型事迹与提升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有机结合,努力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附件: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孙喧同志先进事迹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附件:

我要在孩子们徘徊孤单的时候帮助他们变得坚强

——记青海省红十字志愿者孙暄

    孙暄,女,1949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加入知青行列上山下乡,1971年起在郑州铁路局西安分局工作,1990年调入北京铁路局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毅然前往北川中学参与志愿服务。在北川的日日夜夜,她时刻感受到大爱中国的震撼,感受到灾区人民的质朴、可爱与感恩。从此,她便更加热心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2010年计划前往青海玉树旅游的她,得知玉树发生地震的消息后,除了积极捐款捐物外,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来到玉树,开始了她默默无闻、漫长而艰辛的三年红十字志愿服务生涯。

    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的老师和在北京的公益圈内,熟悉孙暄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孙大姐,而孩子们则一律亲切地叫她孙阿姨。在别人的眼里,孙暄是一个心性耿直、善良朴实和乐于助人的人。家中有养育她的93岁、95岁高龄的父母,还有退休且身患糖尿病的丈夫和听话又很争气的孩子们。在这个家里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是一个贤惠的妻子,更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是这个家的主心骨。作为她这样一位63岁的老人,待在家里侍候年迈的父母、照顾多病的丈夫、呵护着孩子们本来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她为了给玉树地震中心灵受到重创的孤儿以心灵慰藉,毅然决然地离开父母、丈夫和孩子们只身来到玉树八一孤儿学校的孩子身边,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她只是纯朴地觉得玉树的孤儿们更需要她。每次离开北京前往玉树时,她怕父母担心,不敢提前告诉父母。家里也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为丈夫包上几百个各种馅的饺子冻在冰箱里,一切准备就绪,在上飞机前才电话告诉姐姐让她转告父母自己上玉树的消息。

    刚到玉树的时候,整个结古镇一片狼藉,没有板房,大家都住帐篷。在孤儿学校的她克服自己因高原缺氧、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的不同所带来的不便,和当地藏族女同胞一起为参加孤儿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的人们和其他志愿者做饭。每天从早忙到黑,有时都顾不上自己吃饭。有时自己的饭刚刚准备好,结果又来了志愿者或捐赠人,她又把饭让给别人吃,宁肯自己啃干粮。身处民族地区,虽然没有和藏族同胞共事的经历,但她却非常注重生活细节,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共事一段时间后,她就得到了大家的尊重、爱戴和信任,周边的群众和志愿者、捐助者都知道孤儿学校有个北京来的孙大姐。

    随着在孤儿学校时间的推移,她的真诚与无私越来越多地赢得了老师和孤儿们的认可,大家看到孙大姐把孤儿学校当作她在玉树的家,把老师和孤儿当作她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当她看到那些新入校的孤儿因为没有老师,每天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同起床、一同学习而又根本无法融合在一起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向校长尼玛仁增反映情况。鉴于学校老师紧张,尼玛仁增邀请她照顾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孙大姐欣然接受,但考虑到志愿教学,时间过短,给孩子们教的知识不系统,也害怕耽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时间,她还是提出在学校帮助生活教师先承担后勤工作,共同负责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起居。在承担后勤工作的时间里,孙大姐自已上网查资料,看书学习膳食营养方面的知识,并给校长建议每天为孩子们课间加餐,每人一个鸡蛋、一个水果或一杯牛奶。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她都和生活教师商量进行合理搭配,增加孩子们的营养,一段时间过后,新入校孤儿们蜡黄的脸蛋都变的红扑扑的,精神和身体明显好了许多。

    孤儿江永群措家里没有其他的亲人,是一个性格内向,见到老师和同学们,总是怯生生的,不敢说话。孙大姐看到这个情况后,就格外关心江永群措,和她一起吃饭、一起做游戏,关心她的生活,没过几天,老师们发现,江永群措在孙大姐的面前有说有笑,无话不谈,经常扑到孙大姐的怀里撒娇、淘气,那个以前不爱说话的孩子彻底变了一个人,老师和校长都不敢相信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孤儿学校的孩子们年龄小,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三、四岁,淘气不听话,经常窜高爬低,新衣服也经常弄得脏乎乎的,有的还破破烂烂,孙大姐就和学校的生活教师把孩子们的衣服缝一缝,补一补,洗的干干净净。她还带动全体老师共同为孩子们洗衣服、做饭改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她建议对孤儿进行全面体检,并对患病的孩子重点关注和治疗,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她的热情、执着和专注,感染了全校师生。大家都说,孙大姐来了以后,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的精神面貌都改变了不少。

    在工作之余,孙大姐经常打电话关心父母的身体,关心丈夫的病情,督促丈夫注意身体。为了让家人放心,她还动员丈夫来到玉树孤儿学校了解她的工作、生活情况,一来就是一个多月。丈夫除了照顾孙大姐外,还和她共同做起了志愿服务工作。

    在孤儿学校服务的时间里,孙大姐深深地体会到,玉树藏区的孩子们与内地的孩子比起来,生活太艰苦了,特别是不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孩子们的学前教育更是一片空白。儿童36岁的时候是学习语言和训练动手能力的最佳时间,而这里的孩子们特别是孤儿学校的孩子们根本无法得到这样的教育,孙大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安和焦急。201010月孙大姐离开玉树,回到北京。当时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认为孙大姐走后不会再回来了,因为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一个在北京工作了多年的老同志,能到这里志愿服务坚持这么长时间,已经非常难得了。大家虽然依依不舍,但也没有过多的挽留孙大姐。回到北京后,孙大姐就来到人民大学附属幼儿园,系统学习和掌握了专业的幼儿学前教育知识。她后来说,我的母亲是北京汇文学校的教师,母亲给了我非常好的启蒙教育,后来,我又在汇文学校接受了很正规的幼儿教育,到现在,我都60多岁的人了,那些在幼儿园学过的歌曲、做过的游戏始终记忆犹新,那段经历对我的成长和一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时刻,如果荒废了,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太不公平了。

    整个一个寒假,孙大姐除了给年迈的父母做饭,照顾家人外,她对次年再上玉树悄悄做着更加充分的准备。通过网上和书籍复习弥补着幼儿学前教育知识,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她给每个孩子买了不同颜色的日常用品,以及孩子们喜欢的小玩具和零食。她要最大限度地教育和调动孩子们学习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以至于她上玉树的时候,行李超重了许多许多,但她不愿令孩子们失望,坚持将为孩子们准备的东西全部托运。在青海接她的一位志愿者小伙子甚至提不动她的大箱子,吃惊地一再追问她是怎么带着这么重的箱子和这么多的行李从北京到青海的。孙大姐自信地一笑,只是说我身体好……

    201148日,当孙大姐再次出现在孤儿学校的门口时,孩子们惊喜地围了过来,抱着她亲切叫喊着孙阿姨,我们想你了。孙大姐满含着泪水,激动的说,我也想你们了。尼玛仁增校长高兴的说,想不到你又回来了,我们都以为你不来了呢。孙大姐说,这次来,我想在这里多服务一段时间,从现在开始到暑假,我帮助生活教师管理学前班的孩子们,给这些学前班的孩子们教授一年级的课程,您看可以吗?校长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在这里多长时间都可以。就这样,孙大姐成为了八一孤儿学校的一名教师志愿者。面对小班,她既要做生活老师,又要给孩子们教学。这一教,她一直坚持到了当年的十月三日才从玉树返回北京。

    在教学的日子里,孙大姐认真教孩子们数数字,唱儿歌,做游戏,给孩子们讲述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们做人要诚实守信,讲卫生,懂得尊重他人,愿意帮助别人。每天见到校长、老师和同学要问好,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不仅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更重要的是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因为在学校里,孩子们早早失去了亲人,从小不能感受到母爱和父爱,缺少亲人的关心,有一定的自卑感。为了让孩子们面对困难时,学会坚强,孙大姐给孩子们教唱《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经过她的努力,孩子们的学习进步非常明显,一个多月时间,孩子们学会了17首儿歌,能够从1数到100,做游戏时,大家都是争先恐后。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只要学校里来了懂外语的志愿者,她都不会放过任何一次让孩子们学习的机会,去请志愿者为孩子们教英语。她自己也跟着孩子们一块学习,领着孩子们复习,她的愿望就是抓住一切有可能的机会,教孩子们学习汉语、藏语和英语,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孙大姐自己以身作则,把自己的板房打扫的干干净净,让孩子们到自己的板房来玩。孩子们走进她的板房,高兴的喊了起来,孙阿姨,你的房子太漂亮了,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孙大姐不失时机的告诉孩子们,只要我们自己勤动手,肯打扫,这么漂亮的房子,我们大家都会有的。结果,在她的启发之下,孩子们都开始动起手来,打扫和整理自己的房子。现在,她带的幼教班的孩子们自理能力很强,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大哥哥和大姐姐们。孙大姐经常教育和组织低年级的学生主动捡垃圾,养成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结果在她和她的幼教班的教育和带动下,全校师生在全校都自觉形成了捡垃圾、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现在,每逢学校搞大型活动过后,大家总会看到年龄大小不一的同学们在校园里捡垃圾。如果你要问起他们,他们仰头会骄傲地告诉你,这是孙阿姨教给我们的。

    2011年暑假期间,她利用自己曾经在旅游行业工作过的优势,动员爱心企业资助,将玉树孤儿学校的老师们组织到厦门进行休养,同时把孤儿学校的部分孩子组织到北京开展夏令营活动。还带着他们到自己家里作客,并根据她掌握的孩子的喜好,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品。著名雕塑家黄剑女士为玉树制作捐赠了大型雕塑作品—玉树花开。校长尼玛仁增应邀到北京参加作品发布会。为了表示感谢,她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校长一起穿着藏服,拿着哈达参加典礼并专程登门道谢。她已经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玉树孤儿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融入藏族同胞的行列之中。她的家成了玉树八一孤儿学校在北京的办事处,她成了学校甚至是玉树在北京的代言人。她和爱人经常开车接送到北京出差、办事的学校老师,并安顿他们住在自己的家里,视他们为亲人,为他们的事忙前跑后。因玉树孩子长期生活在牧区,受环境、语言、民俗习惯的影响,部分借读在北京、河北等地的孩子在学校会经常造成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每当发生这种情况,她又总是受玉树几个学校的委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优势,到相关学校及老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各种问题。有时甚至会受到不少委屈。她总是以孩子家长的身份和在玉树志愿服务的经历与激情,和学校进行反复沟通,和老师再三解释。大家常常为她的执着和“多管闲事”所折服,最终她也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玉树的不少老师、学校和志愿者都称孙大姐的家是他们在首都北京的另一处家。

    201161日,孙大姐穿戴一新,高高兴兴来到孩子们当中,给他们每个人送上一份她精心准备的节日礼物,和他们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孩子们都开心极了。其他的老师们都不理解,问她,孙大姐,今天是孩子们的节日,你怎么穿的这么整齐?这么高兴呀?孙大姐说,是啊,今天是孩子们的节日,我要穿的干干净净,表达我内心对孩子们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我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我啊,这样我和他们之间就更加容易沟通了。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亲切的称她为孙阿姨,一见面都亲切的向她问好。亲昵的称呼和见面问候,发自孩子们内心和幼稚的童音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她的尊敬,对她的敬佩,对她的亲切和对她深深地依恋。

    20123月中旬,新学校将要建成并投入使用,孩子们要入住新的学校开始上学,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新学校的设施,孙大姐在35日这一天,为孩子们专门讲授了一堂“如何爱护和使用新学校”的课程,讲述了新学校的建设过程,教育孩子们要爱护生活和教学设施,并告诉孩子们,今年35日是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叔叔题词49周年纪念日,雷锋叔叔是我们大家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之后,孙大姐为他们播放了电影《雷锋》,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雷锋生活的年代和雷锋的先进事迹,还给孩子们教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这可是孙大姐在北京期间精心准备的。校长和老师们都觉得孙大姐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非常有效,更加敬佩这位来自首都的红十字志愿者。孙大姐说,实际上,我想做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我准备利用入住新学校的这么一个机会,告诉孩子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他们的思想入手,强调爱护公物、懂得珍惜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品德素质和学习水平。

    现在,孩子们已经住进了干净方便的宿舍,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断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听着这阵阵的书声,孙大姐说:“我所做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只是我这个人愿意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付诸行动,勇敢的去做,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从小都受到了雷锋精神的感染,当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愿意搭把手,帮助别人,心里想着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没有那么复杂。到这里来志愿服务,就是想通过我的一点爱心与行动,给孩子们教授一些生活的方法,帮助他们增加自信,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路程上变得更加坚强、自立,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祖国都有用的人”。朴素无华的话语里,透露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崇高的思想境界。

    作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孙大姐的志愿服务生涯,拿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做的普通的事情。她凭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一股火一样的热情,一种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精神,遵循着“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宗旨,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玉树这块神奇土地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铺就了一条绚丽多姿的红十字志愿者之路,谱写了一曲动听的红十字志愿者之歌。